×
请在电脑浏览器上访问
https://web.gstarcad.com/sharedLibrary/

新闻资讯

了解更多浩辰新闻,实时掌握CAD动态

势在必行,浩辰软件加速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步伐

2020-08-28 8077 媒体报道  

继Matlab被美禁用后,2020年8月13日,知名应用容器引擎Docker也跟进并更新了协议,华为、360被禁用。中国工业软件的技术脱钩风险仿佛冰山的一角正在逐渐浮出水面,倒逼我国科技自立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自主可控关乎国家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科技尤其是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提出了严峻考验。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实现工业软件国产化,成为当下时不我待的命题。为此,浩辰CAD在已经具有自主可控技术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强化国产替代方案,助推我国工业软件国产化不断深入。

势在必行,浩辰软件加速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步伐


亟需被正视的现状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历史影响因素已经无法深究,也无力改变,但是当下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却不得不被正视,

工业软件主要包含三大领域,研发设计类(CAD、CAE、PLM等)、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MES、SCADA等)、业务管理类(ERP、SCM、HRM等)。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外工业软件巨头几乎垄断了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数据显示,在工业软件最核心的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中,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以及美国Autodesk公司在我国占有率达90%以上,而国如浩辰CAD等国产软件只占不到10%。这就意味着,在工业领域我国90%以上的企业正在使用并依赖国外软件,如果MATLAB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那么,我国工业领域将会出现无法掌控的风险。具有核心地位的工业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乏了工业软件作为基底,整个工业生态链都将难以启动!


势在必行的国产化替代

从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作为工业的核心命脉,工业软件的自主权必须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尽快摆脱对国外软件的依赖需要国产软件不断加速国产化进程,将国产血液注入到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历史因素和市场反应的分析,国内工业软件落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只列举部分主要原因):

1、资金和技术短缺。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传统IT产业有极大不同,周期长、难度大、投入多等使得工业软件的投资回报比较低,从而无法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注入。

2、工业应用生态不健全。工业软件从根本上说姓“工”而非是简单的软件,工业软件的成功需要良好的工业生态的支持,正如《人民日报》在《壮大国产工业软件》一文中所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用”是工业软件之母。

3、市场占有率低。由于市场占有率较低,导致国产工业软件缺乏全面的市场评估反馈,难以升级和改进,自然无法吸引更多用户。

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替代之路并非易事,但却是我国必须走并且要坚定走下的唯一之路,当下我国工业软件需要做的是根据上述问题逐个击破,一步步深入国产化进程,因为这条路上仍然有众多中国企业在不断探索并取得成功。拿浩辰软件来说,从最初的基于二次开发起家到如今拥有真正自主可控内核的国产CAD软件,浩辰历经了众多企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碍,但是大浪淘沙,最终留下来的金砾总会发光,即使浩辰的前进道路还很长远,也阻挡不了它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打造持续驱动力,弯道超车造新轮

国产化替代进程的推进是一场持久战,在当下局势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工业软件被禁用,中美局势白热化等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人士开始不断涌入工业领域,这使得原本寂寂无名的工业软件逐渐开始瞩目,对工业软件的发展来说这是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场热浪究竟能够持续多久?

林雪萍曾经表明过CAD软件在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一片热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还是沉没在历史的车轮里。为了避免当下我国工业软件重蹈覆辙,无论是企业、科研高校还是政府,都需要对整个工业软件的发展做好规划和布局。最重要的是,在这场持久战中,真正需要攻坚的是忍住寂寞,将外部技术脱钩风险转化为内驱力,只有内驱力才能为整个工业软件的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也正是这种持续的内驱力,使得浩辰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强化产品性能,为国产CAD软件弯道超车持续筑基。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工业软件在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性,根据工信部和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到 2020年,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超过70%,这也对包括浩辰软件在内的国产工业软件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端制造领域,国产工业软件仍需奋起直追,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助力中国制造早日站上世界之巅。

文章来源:搜狐网

Copyright © 1992-2021 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7790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210241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4222号